从村BA到苏超:民间足球如何点燃全民热情?

赛事火了,江苏各地开始“蹭热度”。常州与扬州比赛时,扬州游客凭身份证可免费游玩常州景点;镇江给宿迁球迷打9折美食券。网友笑称这是“十三太保”互相“卷文旅”。

这并非首创。两年前贵州“村超”的成功已为民间赛事指路:以村民为主力的业余联赛,用侗族大歌、芦笙表演和免费酸汤鱼“圈粉”。但贵州的路走得不易——前5次尝试因疫情或过度管控失败,直到第6次放手让村民自主组织,才真正“出圈”。

贵州“村超”爆红时,足协曾派员调研,声称“提供帮助”。但网友炸锅:“连国足都管不好,还管村超?”原来传言足协想引入商业赞助,被贵州婉拒。如今“苏超”走红,网友又在足协抖音评论区喊话:“别让广告牌取代加油标语!”

无论是贵州的“村超”还是江苏的“苏超”,核心都是“人情味”。贵州村民给观众发自家腌菜,腾出自家车位;江苏球迷为支持球队,自发组织“跨城观赛大巴”。网友调侃:“友谊可能排第14,但热情排第一!”

如今,足协与民间赛事的博弈仍在继续。但正如网友所愿:“希望足球永远有自由生长的土壤,别让商业味冲淡了热爱。”

当哨声响起,球场上奔跑的不仅是球员,更是一群普通人对体育最本真的热爱。这或许才是“苏超”“村超”最动人的模样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